政协委员读书心得选编(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2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委员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领广大政协委员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以“书香政协”助推“书香社会”建设,按照全国政协和省、市政协委员读书活动要求,结合获嘉县政协2022年委员读书活动计划安排,要求政协委员根据自身学习和阅读书目撰写心得体会,现将政协委员读书心得选编(第一期)进行分享,供大家交流学习。
读《红星照耀中国》 感悟党史星光
新乡市政协委员 陈林
“有一本书,曾是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书籍,它让世界第一次完整地读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与信念。当时的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对于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都长期溺于流言和揣测中,埃德加·斯诺用记者求真的信念,佐之以冒险家的勇气,踏上了西行的漫漫道路,写下了极富盛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全世界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书中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他们似是跨过了历史的滚滚洪流向我们走来,他们跃然纸上毛发毕现,和蔼可亲。透过《红星照耀中国》,我看到了这些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读书的过程中我开始感觉到毛泽东有种硬硬的虎气,天不怕地不怕的,有魄力胆量,但规矩处又有点像书生。最初我以为这种书生意气应该就是真的和他读很多书有关,而那种硬气是来自于天性。后来我认为这种书生气和硬气应该就是认真正经的气质,正气和救国的精神。最后我终于明白了这种气质来自哪里——来自于使命感和信仰。 这些革命者的有思想有目标有信念有信仰的硬和我之前欣赏并追求的那种男子汉气概的硬不一样,当他们把个人命运和解放全中国的使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每个人就发起了光,超越了市井的男人气概,超越了江湖的男人气概,甚至超越了草莽英雄的气概,超越了性别的限制,上升为为人类共同命运奋斗的伟人气概。周恩来的儒雅,彭德怀的匪气,朱德的和蔼,许多年轻战士的害羞,后来邓小平的坦率务实,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背后都是他们必达的使命和坚定的信仰。个人自不自信有没有气势变成了小问题,他们的内心和身体都变成了铁打的,在他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冲破一切。《红星照耀中国》用最朴实的语言,让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历史跃然纸上,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善良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读《向北方》心得体会
获嘉县政协委员 释法智
《向北方》不仅具有存史资政的学术价值,还有团结育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书中历史事件的描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得到高度认同,成为政治大同高度统一的政党,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书中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各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在中共中央的精心组织帮助下,从香港秘密北上解放区参与协商建国的过程。它以具体确凿的史料,全面独特的视角,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以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全景式再现了民主人士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新政协的光辉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越性和新型政党关系的形成。特别是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从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今天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党的一大重要法宝,发挥了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了解这段历史,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立身之本和责任使命,更加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五一口号”的发出到人民政协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一年多中,民主爱国人士突破重重危险奔向北方的历程,犹如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好似一条条初春解冻的河流,从南向北,朝着解放区汇聚,这不是一段简单的旅程,而是一段伟大的同心同向同行的精神之旅。百川终归海,大道始同行。现实是明天的历史。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更清晰的认识目前的形势任务,更坚实的走好今天的路。建国7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政协委员,我们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增强责任和担当。继续奋斗,砥砺前行。 今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身处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我们更应该尊重历史、致敬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更加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开展好“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锚定宏伟蓝图,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更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聚力,贡献力量。永远跟党走,一起向未来!
读《平凡世界》心得体会
获嘉县政协常委 张五洲
世界上的伟人是少数的,我们都很平凡。为了三餐一宿,为了温饱小康,为了共产富裕……始终劳动着,一旦停下来,生命就终止了。曾经有一位作家说过: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这个世界。然而,平凡人造就的仍然是平凡的生活。可就是因为这样的平凡,有的人中途放弃了,有的人强求过头了,有的人庸庸碌碌就此一生了……《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一群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体现不平凡的人格魅力。当前疫情之下,世事也很艰难,但这种精神是我们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录取了。他的学生生涯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也就完全终结了!”为了那个家牺牲的太多,他没日没夜的忙碌着,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那个家,似乎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自私”一下。这就是孙少安,孙家的长子。“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孙少平,孙家次子,是作者重墨渲染的对象。忍辱奋进,不卑不亢,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一切都很平淡,没有轰轰烈烈,故事的深刻性,我们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在我们心里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在平凡的世界中,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这就是生活。亲情、友情、爱情。包含了路遥对农村的热爱,对中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扬。他不忘记歌颂中国农民那一颗质朴的心,敢于拼搏,敢于吃苦的精神。不忽视属于农民的那种特有的爱情传达方式,以及由于文化差距而引起内在素养不同而造成的爱情悲剧。 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生活,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这就需要有放低自己,平凡地生活的勇气和韧性。但是,往往平凡的人都希望有不平凡的际遇。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就需要感性,但是并不悲观。世界本平凡,生活本身就是无数庸常琐事堆砌而成,《平凡的世界》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通篇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成长历程,按照生活的常理发展的,真实可信,给人美感的同时,给人以激励和震撼,直写到人的灵魂深处去。但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的时候,都保持一颗平凡的心,想起路遥和他《平凡的世界》。
读《青春》心得体会
获嘉县政协常委 陈东梅
偶然间读到一篇散文《青春》,三百多字,短小精练,让我感触颇深。作者是德裔美籍作家塞缪尔·厄尔曼,1840年生于德国,儿时随家人移居美利坚,参加过南北战争,之后定居伯明翰,他是一位五金制品商,热心公益六十七年如一日,年逾70开始写作。该文正是写于其古稀之后的年月,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佐证作者的青春一说了。 后来,《青春》成为无数企业家和商业巨子的座右铭。《青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理性深湛的思考、简练诗化的语言和高亢激越的旋律对“青春”作出了完美的解释,读来让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荐读此文与各位共勉。 绝大多数人对于青春的理解就是青春年华、青葱岁月,对青春年华的流逝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但作者却颠覆这一传统认知,说“青春不是年华,没有年限,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因为悠悠岁月,给人带来的只是肌肤的衰微,面目的苍老;而一旦丢掉了热忱,才会导致灵魂的颓废,进入真正的暮年。这才是真正给我们以启示并触动心灵的,让我们深入思考究竟要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丰盈生命的意义。 青春是什么呢?“青春是心境,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感情,是生命的深泉”,“无论年届花甲,仰或二八芳龄”,只要你勇锐进取、宽广达观,做到心如浩淼瀚海,不断接纳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百川,那么你就能够永远的拥有青春。散文中表达出的对生命的无限热忱、对希望的执着渴求,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并拥有的。作者用他一生从不虚度岁月、从不荒废生命的信念,告诉人们,青春虽不能永恒,但可以用美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乐观的心态去铸就永恒的青春。每个人都应该从岁月匆匆、青春易逝的遗憾中振作起来,重拾勇气与信心,勇敢面对前路的波涛汹涌和风险挑战,建造梦想点燃希望,让青春风华永恒绽放。
读《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心得
获嘉县政协委员 贠凤霞
林徽因是20世纪的传奇,是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家暨著名诗人、作家、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曾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代才女”,她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杰出女性。通过阅读《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更是感觉到她的聪明和才华出众 ,丰富的阅历磨砺汇集成一般内在的精神气质,才气和美质无人能比,为世人仰叹。《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讲述的是林徽因的一生,她的才华,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难,她的事业,她美丽之外的坎坎坷坷、灿烂与辉煌……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收录了林徽因最经典最唯美最精致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部分小说,每篇作品都是她满腹才华的凝结,语言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春风度面,再一次从多个角度邂逅一位真实的林徽因。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女建筑学家,至情至性的女诗人,至纯至真的女作家,也是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并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此外她还是挽救濒临灭绝的泰蓝的第一人!林徽因才气逼人,同样她的坚毅让人感动让人钦佩,身患疾病的她从没有在病魔的面前低头,她在与病魔斗争,期间写出了很多好的作品!她对中国建筑行对中国文学界所做的贡献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读《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为林徽因的人格魅力与才情所深深折服,这是一本很好的传记小说,值得一读!读完这本书,更会觉得她简直就是流落人间的精灵……《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还原了一代才女的真实一生,自古以来美女总是容易招来非议,林徽因也不例外,很多人偏偏不关心她所取得的成就,却对她的生活情感生活津津乐道,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位男神横跨半个世纪的纠葛,至今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八卦,却忽略了她从未沉沦在纸醉金迷之中,而是用一生完美的诠释了泰戈尔说的那句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四季有轮回,人却只寄居在尘世几十年而已,生老病死无人可避。1995年林徽因病离世,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才女,真的与世隔绝定格在“人间四月天”,但她才情学识、美丽典雅却永久的留在了人世间。她短暂的一生活出了自我,活出了精彩,也活成了很多人生命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看她的故事,读她的诗,念她的文,怀念她的容颜,追随她的声音……更加让我折服、感叹!长得漂亮是幸运,活得漂亮是本事,偏偏林徽因是长得漂亮,又活得漂亮的女子。她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精彩的,是值得每位女性所追随的。 读完这本书,我被林徽因的智慧,美好、成就所折服,她是如此一位脱俗的女子,让人不得不羡慕她;品完这本书,我为林徽因的精神、品质所感叹,这世间也就独这一位脱俗的女子,让人不得不敬佩她。我做不到她那样才华横溢,独立于世间,但我想如她那样不忘初心不忘一生追求自己的梦想,让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发光发热,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读《人生》有感
获嘉县政协委员 浮宗坤
《人生》我相信大家基本都读过,这是路遥先生写的一本书,看到他的名字就让我想起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 路遥在他的小说《人生》的开篇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出生于农村的高加林虽然身为农民,却有着不同于其他农民的理想,他梦想着有一天可以翱翔在浩瀚蓝天,有一天可以在大城市里生活,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反复的挣扎着,反复和命运对抗着,但他却失败了,他最终没能摆脱在农村生活的结局……但路遥在最后写了一句“并非结局”这四个字,一遍一遍的品读,发现也确是如此,虽然高加林再一次回到了乡村,但德顺老汉最后的话语点醒了高加林,路遥的小说是结束了,但高加林的人生之路还有很长,经历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变迁,或许高加林的人生会变得更好吧。“现实不是伊甸乐园,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现实条件的残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充满着悲剧。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却不能抛开现实,以求得到现实条件下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需要摆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对于一个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人来自本我的欲望适度,会给我们以激励。而过分泛滥,则会吞噬我们的内心,失去本心,我们则是最大的输家。起初,我与同上帝一般、众多读者一样偏爱着高加林,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却在读完此书之后要说,才子固然讨人喜欢,讨我喜欢,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为重要,更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权利金钱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爱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这些问题显得又格外重要。 请守护我们的内心,守护本真,做真自我,才不会惧怕“步步惊心”,不惧怕做出过的选择、在做的选择、将做的选择。 最后用《人生》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作结“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